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

永新籍博士唐小江的入胞取毒技术

今年入夏以来,医药界群情沸腾,一条有关“驱镉药”的新闻在传媒界广为传播,《南方日报》和《广州日报》分别于7月2日和7月1日在显著位置进行了报道。…

今年入夏以来,医药界群情沸腾,一条有关“驱镉药”的新闻在传媒界广为传播,《南方日报》和《广州日报》分别于7月2日和7月1日在显著位置进行了报道。

这个“驱镉药”的发明者叫唐小江,是一位永新籍博士,澳门特区优秀人才,凭借“驱镉药”的发明荣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卓越奖,也是广东健尔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。

8月13日,笔者随永新作家协会采风团专程采访了他。

永新籍博士唐小江的入胞取毒技术

唐小江博士是从永新怀忠西塘村走出去的创业者,永新人骨子里的坚韧伴随着他的成长。

唐博士当年从永新中学(原任弼时中学)毕业后进入宜春医专预防医学专业学习,毕业后曾在永新县卫生防疫站工作五年,禾山秀水滋养出他豪爽的性格。

此后分别在山西医科大学、中山大学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UC Berkeley)学习和研究,获得毒理学硕士、药学博士,从事过药物合成、分子流行病学博士后研究。曾先后在深圳海王药业、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、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工作,参与过多起影响较大的中毒事件的急救处置。中毒急救是与毒物争时间、抢生命的过程。

每次事件中的痛点、难点都成为科研的切入点,为临床救治提供创造性建议,真正把科研书写在中毒急救第一线。他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美国际合作项目。

例如,他开展的“三甲基氯化锡中毒致低钾血症”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,修订和制定了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,建立了三甲基氯化锡中毒防治体系;他提出的腔膜面ATP酶抑制创新理论在国内外投入临床应用,挽救了大量中毒患者生命,被英国政府劳动与养老金部引用为职业病防治的依据;又如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UC Berkeley)开展的《甲醛与白血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》,成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甲醛致白血病关键分子证据(IARC 100F出版物)。

宽广深厚的学科背景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,为他日后从事医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。“驱镉药”的发明,就缘于工作中遇到的一起中毒事件。

2004年,广东惠州多家电池厂发生工人镉中毒事件,部分患者被送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救治。这起事件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国家卫生部组织各方专家齐聚广东省职防院,共同研究治疗和处置方案。

镉(Cd),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48号元素,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Ⅰ类确定致癌物,一旦进入人体,便会长期蓄积在细胞中,生物半衰期可达30年以上。它不仅难以清除,还存在诱发骨质疏松、慢性肾病、不孕不育症、心脑血管病、精神疾病、癌症等一系列疾病的风险。被列为全球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日本“痛痛病”就是环境污染导致的镉超标引起的。

世界卫生组织因而将镉危害定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,我国也将镉等重金属污染防治连续列入国家五年规划。国内外对镉中毒尚无有效治疗方案,只有研制驱镉解毒新药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。

此时恰好唐小江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学系博士毕业,承担驱镉新药研究的任务责无旁贷。凭借中山大学药学博士的专业背景,他敏锐洞察到传统去除体内重金属的螯合剂存在核心局限,即对细胞内重金属束手无策。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让唐博士夜不能寐。

他反复梳理思路,总感觉茫茫黑夜中有一抹亮光在不远处召唤着自己,于是,他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科研攻关。

永新籍博士唐小江的入胞取毒技术

2005年,团队成功发明了全球首个细胞内重金属螯合剂GMDTC。从一个分子式到实实在在的化合物,再到可以批量生产、上市的药品,需要跨越的是一座座高山一片片大海。

经过十多年的潜心探索,唐博士创立了利用偶联葡萄糖转运体驱除细胞内重金属的全新理论——“二次跨膜”理论和“入胞取毒”技术。携带这一理论和技术,2017年,唐博士毅然决定下海,创立了健尔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,全力推进GMDTC的科研成果转化。

唐博士打了一个比方,向笔者形象描述了驱镉新药GMDTC的技术突破:“就象给细胞装上了智能门禁系统,让药物能自由进出却不打扰正常生活。”这款驱镉新药不但实现了药剂的递送革命、靶向突破,还大幅提高了安全等级。

当笔者问到回想当初作出下海决定有何感受时,唐小江博士停顿了一下,微笑着说:“坦白地讲,回想起来有点后怕,因为风险太大了,既担心技术的可行性,又顾虑找不到投资方。但开弓没有回头箭,只能顺势而进。”

值得欣慰的是,目前GMDTC已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,数据显示安全有效。今年7月,Ⅱa期临床试验又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启动。

国家卫健委已向国家药监局发文提出,GMDTC按公共卫生方面急需的药品加快审评、附条件批准上市;广东省药监局同步将其纳入创新药品重点项目。

2024年7月,该项目荣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卓越奖,同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支持;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将其列为重点品种,形成“国家-地方-产业”三级联动支持体系,为创新成果转化按下快进键。

如今,GMDTC核心技术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,并通过国际PCT审查,已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专利保护。

对于GMDTC驱镉药的发明,中科院院士苏国辉给予了高度评价:“二次跨膜理论,是健尔圣独创的完全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,颠覆了现在重金属的解毒药,填补了国际空白,将开创全球重金属相关疾病的治疗新格局。”

“一个难题,二次跨膜,入胞取毒,源创中国。”谈及这段创业经历,唐博士感慨万端,“从2004年到2025年,21年磨一剑,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我们前行。”

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和长远规划,唐博士表示,公司广纳精英,目前已经建立起人才队伍,核心团队涵盖医学、化学、药学、药理、毒理、环境、市场、管理等多领域的院士、专家和学者,团队将依托全球唯一的重金属细胞内特效驱除药GMDTC,建成世界首创葡萄糖转运体新药创制平台,辐射开发细胞内其他有害物质的驱除新药。

创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健尔圣,在珠海、广州两地设有研发基地,正形成独具特色的重金属“检测—预防—治疗—康复—推广和研发”体系,填补国际空白,减少医保负担,为全球重金属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

从广州永新商会了解到,唐博士在潜心研究开发新药的同时,不忘家乡情怀,通过商会等多种渠道时刻关注家乡建设和发展,2024年12月,听说县委统战部在开展“光彩助孤,同心成长”关爱失亲孤儿公益活动,一次性认领4个关爱对象,情满义山,爱漾禾川。

永新籍博士唐小江的入胞取毒技术

采访结束,笔者注意到,在唐博士办公室的后墙上,张挂着一幅他的横幅亲笔书作,不由多瞧了一眼。正文是隶体“去留无意”,起收干脆,笔力遒劲,气韵生动,方正中不乏飘逸,有曹隶风格。落款行书信笔挥来,如行云流水,但疏密有致,顾盼生情,清雅秀丽,充满灵动之气。

联想到今天言谈缜密,眼睛犀利而充满笑意的唐博士风度,我似乎看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,心里揣摩着,唐博士一定是个作风严谨,但不乏艺术情调和外交幽默的学者型企业家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永新生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osvso.com/post/172.html

为您推荐

联系电话
联系QQ
联系邮箱
返回顶部